大气反应性有机气体近全组分测量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编号:411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11:25:54 浏览:150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反应性有机气体(Reactive Organic Gases, ROGs)是指大气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除甲烷以外的有机物,包括挥发性、中等挥发性以及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ROGs是对流层大气光化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的关键因子。我国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ROGs是唯一一类排放量没有明显下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成为制约PM2.5和臭氧污染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大气中ROGs组分繁杂、理化性质不同,完整测量难度大且缺乏长期系统测量资料,限制了对其环境影响的科学认识。
本研究针对大气ROGs全面表征难题,开发了适用于气-液-固三种相态标准物质的标定系统,建立了质荷比在30~350范围的质谱信号与浓度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H3O+ PTR-TOF)的ROGs非靶向测量方法;设计开发了PTR-TOF和常规气相色谱质谱的交叉比对和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了环境大气含碳数在2~22之间1000余种组分的同步在线测量。相较常规测量结果,本研究方法测量的大气ROGs浓度和污染生成潜势“增加”了1~3倍,对其大气羟基自由基总反应性(OHR)测量值的解释度从47%上升到92%,实现了大气ROGs近全组分表征,发现了污染源直接排放的高活性组分对环境大气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为完整表征ROGs及其精准溯源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
反应性有机气体,测量技术开发,闭合分析,污染源识别
报告人
王红丽
副所长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王红丽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