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湾北部构造变形与演化过程—来自多道地震剖面的证据
编号:407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09:08:22 浏览:18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0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1] 6、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泰国湾北部构造变形与演化过程来自多道地震剖面的证据
朱晓青1,2,祁江豪1,2*,王保军1,2,孙军1,2
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237
2.崂山实验室,青岛,266237
借助穿过泰国湾北部4个含油气盆地:西克拉盆地(Western Kra Basin), 科克拉盆地(Ko Kra Basin),东克拉盆地(Eastern Kra Basin),北大年盆地(Pattani Basin)等的数条多道地震剖面,以钻井资料为约束对地震剖面层位时代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地震剖面的构造样式解释与平衡剖面分析,以期对泰国湾北部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证据。
1. 构造样式
从区域上看,左旋走滑的拉廊-克朗马鲁断层带(Ranong and Khlong Marui fault zone,RKMF,)与右旋走滑的三塔断层带(Three Pagodas fault zone,TPF)组成的共轭走滑系统,形成了区域近东西向拉张的应力场,控制了区域诸多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格局。构造单元样式主要以(半)地堑-地垒组合为主,断裂以受区域东西向拉张应力场控制下的斜列式、Y字型组合及与走滑断裂相关的花状构造;此外,可见同裂陷期的正牵引构造(代表类似伸展环境下裂谷肩顺正断层面旋转形成的正牵引构造等)、贯通深部与浅层的气烟囱构造等。
2. 剖面解译的构造特征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根据多道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结果,结合钻孔的岩性分析与平衡剖面分析,可以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前裂谷期、同裂谷期与后裂谷期等三个阶段。
1)前裂谷期(Pre-rift):前第三纪
根据钻井揭示的泰国湾地区的前第三系基底包含:经历褶皱、断裂变形的中生界、二叠系碳酸盐岩、白垩纪花岗岩及古生代的变质岩系。其与上覆的第三系构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且通常构成伸展机制下的旋转的裂谷肩部,后续沉积的第三系不整合覆盖于其上。
2)同裂谷期(Syn-rift):渐新世—中中新世
区域上,泰国湾盆地的断陷期时限存在差异,已知最老的同裂谷期最老地层为上渐新统。在剖面东部的北大年断陷中,有可能存在始新世的沉积物。在地震剖面中,同裂谷期,最老的沉积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到早中新世,沉积迅速、厚度大。在剖面西侧的地堑中,中中新统受周边地垒所围限。到中中新统末期,随着区域上安达曼海的扩张,泰国湾主要的走滑断层再次活动,正断层发育,局部存在构造反转现象。最顶部的时代为约10Ma,为中中新世末期,上部与后裂谷期的沉积地层间为区域性的不整合接触。
3)后裂谷期(Post-rift):晚中新世以来
该时期总体为构造平静期,由于热沉降,前期上升的地垒和基底台地遭受剥蚀,盆地广泛分布三角洲系列沉积。晚中新世,东部为三角洲平原、泻湖、沼泽相沉积。西部地堑充填以冲积平原粗碎屑岩沉积。中新统末期至上新世,发育滨海及泻湖相沉积。更新世早期,基岩暴露,上新统遭受剥蚀(浅部T56界面上下似乎发育诸多W→E向的逆断层?断面陡立,倾向西,可能指示了区域近EW向挤压的挤压应力场,可能与该期事件相对应),其后,海水遍布全区接受海相沉积。
此外,备受瞩目的文冬—劳勿缝合带(深大断裂带),在多道地震剖面上并未有明确的显示,其是否延伸穿过泰国湾北部,需进一步加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工作。
 
关键词
泰国湾北部,构造变形,多道地震,构造演化
报告人
朱晓青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稿件作者
朱晓青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祁江豪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王保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孙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