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过程对沙尘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放大效应
编号:396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1 00:52:26 浏览:157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3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4-1] 14、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沙尘是自然排放源中最重要的吸收性气溶胶,占全球总气溶胶载荷的一半以上。边界层内高浓度的沙尘颗粒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能见度下降和生态退化,成为污染管控的重要议题。然而,边界层结构对沙尘辐射效应的响应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夜间边界层的湍流变化特征尚不清晰。此外,当前研究大多忽略平流过程的调制作用,使得物理机制应用于实际大气污染过程时存在偏差。本研究基于典型沙尘事件设计数值实验,发现沙尘气溶胶引起的短波辐射变化在日间占主导地位,而显著的长波辐射调整发生在夜间。辐射能量的重新分配导致地表热通量在日间和夜间出现相反的变化,使得沙尘气溶胶抑制日间对流边界层的发展,但抬升了夜间边界层高度。由于平流过程的调控作用,边界层高度的显著变化区域与沙尘载荷、辐射通量扰动的高值区并不完全重合。考虑平流加热作用后,日间边界层内的冷却效应减弱了湍涡上升运动,而自由大气中的增温效应削弱了下沉运动,两者通过平流过程降低夹卷通量,最终放大了高层气溶胶的边界层抑制效应。夜间,气溶胶使得近地层大气增温且趋于不稳定,并增加低层风速。温度和风速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暖平流加热和净加热率,最终放大了低层气溶胶对夜间边界层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突出了夹卷参数的准确描述在观测和模拟实验中的重要性。尽管多源监测网络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观测数据,其中涉及平流活动强度的资料仍然匮乏。因此,迫切需要收集沙尘分布和边界层结构的高时空分辨率数据,为攻关严重污染条件下的综合防控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垂直分布;平流过程
报告人
张潇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张潇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徐希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海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HuXiao-Ming University of Oklahoma
GaoL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