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西印度洋附近表层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有孔虫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生产力的指示
编号:395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1 00:49:56 浏览:14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3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1] 6、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赤道西印度洋附近沉积物中,大量的有孔虫记录了丰富的海洋环境信息。然而,较少研究关注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对环境和生产力的影响。对赤道西印度洋海域28个表层沉积物中浮游与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浮游有孔虫主要为暖水种;底栖有孔虫以富氧、贫营养种为主,并且玻璃质壳底栖有孔虫含量远高于胶结壳与瓷质壳底栖有孔虫。浮游有孔虫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是受控于水深的碳酸盐溶解强度,以及温度与盐度环境;其丰度受水深与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影响;结合丰度、碎壳率、抗溶种以及Goborotalia menardii碎壳指数(MFI)等特征,印证赤道西印度洋CLD约为3900 m。确定了4个底栖有孔虫组合:组合1 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 - Oridorsalis umbonatus指示南极底层水AABW的影响与走向;组合2 Pullenia bulloides - Oridorsalis umbonatus指示富氧与中–低生产力环境;组合3 Epistominella exigua - Turrilina cf. brevispira指示有机质脉冲输入与季节波动生产力环境;组合4 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 - Astrononion novozealandicum指示低生产力环境。底栖有孔虫丰度主要受TOC影响。综合有孔虫分布情况,赤道西印度洋附近整体生产力较低,同时根据浮游有孔虫高生产力特征种组合、TOC以及生源钡(Bio-Ba)分布情况发现在中印度洋脊西侧较东侧生产力高,温跃层浅。这些结果为重建印度洋古AABW的分布和生产力提供了有效的指标。
 
关键词
有孔虫,印度洋,生产力,南极底层水
报告人
沈薇
学生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沈薇 南京大学
乔淑卿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