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颗粒对玉米-土壤系统中砷生物有效性的抑制效应及机制
编号:392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12:19:16 浏览:17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9-1] 19、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砷(As(ⅴ))和微塑料(MPs)复合污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全球环境问题。聚乙烯和可生物降解塑料破碎风化后形成小于5 mm的MPs颗粒,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性质,影响As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在HMs污染土壤中难降解和可生物降解MPs颗粒对玉米-土壤系统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探索。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As污染土壤中PEMPs和BPMPs对玉米(Zea mays)As累积、生长和生理特征、土壤性质和As形态转化的影响;解析了As在土壤MPs表面的固定机理。研究表明:1)MPs的添加促进了As由活性形态向惰性形态的转化并降低了土壤中As的生物有效性,降低了As在玉米叶片(根系)中的累积;2)BPMPs比PEMPs对玉米表现出更大的毒性作用;3)玉米在PEMPs-As共暴露和BPMPs-As共暴露中适应胁迫的抗氧化系统调节机制存在差异;4)土壤中As生物有效性降低的可能机制:(1)MPs的进入改变了土壤性质;(2)老化MPs稳定配合物As-O表面的羟基、羧基和苯环;(3)老化PEMPs比BPMPs暴露出更多数量和类型的活性官能团。总体而言,本研究提供了关于As污染土壤中PEMPs和BPMPs对植物毒性的新见解,为不同地膜来源的MPs对土壤HMs的络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生物有效性;微塑料;砷;玉米-土壤
报告人
孙华蓉
云南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