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震区崩滑物质量突增及其对泥石流活动性影响
编号:384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9 09:49:05 浏览:1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5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3A] 3A、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3A-3] 3A-3 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暂无文件

摘要
2022年9月5日,泸定县磨西镇发生了MS6.8级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同震崩塌滑坡,并导致崩滑物质量的剧增。震后斜坡崩滑物质持续向沟道输移汇聚并提高了震区泥石流活动性,加剧了山区城镇、重要交通设施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为了揭示泸定地震震区崩滑物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泥石流活动性影响,本文结合多源高清遥感影响绘制了同震滑坡数据库,并对地震产生物质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泸定震中区范围共产生同震崩塌滑坡约9142处,滑坡覆盖面积为49.5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1%。此次地震触发的同震滑坡主要以浅层崩塌滑坡为主,且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和大渡河断裂带的交汇处。同时地震共产生约333.31×106 m3崩滑物质,其中约13986.45×104 m3潜在物源可供给泥石流,这些崩滑物质主要集中分布在各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另外,崩滑物质量的突增可能导致磨西镇、得妥镇、鲜水河断裂带与大渡河断裂带交汇处附件的小型流域内泥石流敏感性迅速增加,在后期强降雨作用下暴发泥石流可能性极高。然而崩滑物质量发育规模和发育密度的明显低于汶川震中区,由此导致在同等降雨条件下,该地区泥石流活动性强度将低于汶川震中区。
 
关键词
泸定地震;崩滑物质;泥石流活动性;遥感影像
报告人
熊江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熊江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陈华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曾璐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苏凤环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龚凌枫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唐晨晓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