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编号:364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50:22 浏览:19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4C] 14C、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c-1] 14C-1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洞庭湖地区PM2.5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WSOC和水溶性离子组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洞庭湖地区PM2.5和WSOC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41 μg/m3和4.33 μg/m3,WSOC/PM2.5占比为11.66%;与同期监测的长沙城区对比,洞庭湖PM2.5和WSOC浓度相对较低,两地WSOC浓度均呈冬季最高,夏最低。与水溶性离子开展相关性分析发现,冬季WSOC与Na+、Mg2+呈显著正相关,与NH4+、NO3-、SO42-和K+的正相关性较弱,而夏季WSOC与Ca2+、Mg2+呈显著相关性,WSOC可能受扬尘源、工业源和二次生成影响。对比清洁期(PM2.5<75 μg/m3),污染期(PM2.5>75 μg/m3)WSOC浓度较高,但WSOC/PM2.5比值较低(6.91%),说明污染天不是主要由WSOC组分引起的。污染期PM2.5与WSOC相关性较好,且WSOC与SO2和NO2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可能WSOC受工业源和机动车尾气的影响。通过PCA定性识别源类和PMF模型定量解析发现洞庭湖WSOC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其次为二次生成、扬尘源、机动车源以及生物质燃烧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HYSPLIT)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探讨了WSOC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贡献,结果表明洞庭湖主要受来自周边城市污染的影响较大;冬季WSOC潜在源区范围比秋季更广,春季和夏季WSOC潜在源区分别主要分布在采样点南部和东部。
关键词
洞庭湖,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有机碳,来源解析,区域传输
报告人
方小珍
东华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方小珍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