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及排放特征
编号:362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16:14 浏览:185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4A] 14A、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A-1] 14A-1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附属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生物质燃料在中国农村地区仍普遍使用,其燃烧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选取了11种生物质燃料(玉米棒、玉米秸秆、黄豆秸秆、花生秸秆、芝麻秸秆、棉花秸秆、小麦秸秆、稻草、青稞、木柴和合成木),基于室内模拟燃烧和稀释通道采集了其燃烧排放的细颗粒物,分析了细颗粒物中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并计算了各个组分的成分占比和排放因子。结果如下:(1)11种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的成分占比大致相同,平均占比显示,有机碳(OC)是11种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中主要的成分,值为22.4%,元素(Element)为14.8%,水溶性离子(WSIs)为12.2%,有机组分(Organic components)为7.0%,元素碳(EC)为4.4%;(2)11种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中WSIs组分较大的为Cl和K+,值为21.4 mg kg−1和19.1 mg kg−1;Element较大的为K、Al、Si和Ca,值为7.7 mg kg−1、1.6 mg kg−1、1.5 mg kg−1和1.4 mg kg−1;Organic components中较大的正烷烃为正二十烷(C20)和正二十二烷(C22),糖类较大的为左旋葡聚糖(levoglucosan)、半乳糖(galactosan)、甘露聚糖(mannosan)和丙三醇(glycerol),脂肪酸较大的为棕榈酸(C16:0)和油酸(C18:1),脂肪醇中最大的为二十八烷醇(ALC28)。
 
关键词
有机组分,无机组分,生物质燃烧
报告人
曹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曹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孔少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