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海和渤海海洋边界层气溶胶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解
编号:358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5:37:03 浏览:19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7: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4C] 14C、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C-3] 14C-3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气溶胶的酸性是颗粒物的重要化学性质,用pH来表示,它调节着大气化学,对污染物的大气寿命、干湿沉降和人体健康等都有重要影响(Pye等,2020;Fang等,2019)。现阶段对气溶胶酸性的观测和模拟大多集中在内陆地区,而对近海和海上气溶胶酸性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个案分析,如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人为改变一个或一些自变量,评估因变量会如何变化,这种方法能够对气溶胶的酸性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却不能对影响气溶胶酸性的因子进行定量解析(Ding等,2019;Wang等,2022;Xie等,2020)。本研究于2019~2021年间在中国南海、东海和渤海开展了三次大规模外场观测,使用 E-AIM(the Extended Aerosol Inorganics Model,Model Ⅳ)热动力学模式模拟了中国近海典型海洋边界层气溶胶的酸度,发现中国东部近海海洋边界层气溶胶的pH较低,呈现出较强的酸性,气溶胶的pH由南向北逐渐增加。通过引入NHx的气-粒相分配平衡等效法对影响气溶胶酸性因子的贡献进行量化拆解,结果表明氨气(NH3)是驱动南海和东海气溶胶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相对湿度(RH)是驱动渤海气溶胶pH值变化的主导因素。此外,本研究还首次揭示了中国近海气溶胶pH值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联动机制。研究发现,温度、RH和NH3对气溶胶pH变化的贡献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夜间,ΔpH在三个采样点都是正值,而白天则表现为负值,这一变化规律与RH和温度的昼夜变化特征相对应。白天NH3ΔpH的贡献为正值,而夜间为负值。NH3、温度和RH对气溶胶pH昼夜变化的贡献相互抵消。尽管非挥发性阳离子(NVCs)在水溶性无机组分中的占比不高,但是其对整个时期气溶胶pH变化的贡献约为8% ~ 17%。在未来中国人为污染物持续减排的背景下,预计NVCs在调节气溶胶化学方面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气溶胶酸性,驱动因子,NHx的气粒分配平衡,中国东部海洋边界层
报告人
王郭臣
浙江大学

稿件作者
王郭臣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
黄侃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李卫军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