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内毒素生物成分特征及健康效应
编号:353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5:25:36 浏览:200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4B] 14B、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B-2] 14B-2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PM2.5短期暴露有直接健康效应,然而其关联并非线性的。通常认为这种非线性关系与颗粒物组分的异质性有关。然而,潜在的生物机制性尚不清楚。在北京冬季某一段雾霾持续期间,环境PM2.5在10至270 μg/m3之间波动,通过对此期间的PM2.5样品进行连续采集,对其促炎症效应和颗粒物组分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10 μg/mL的PM2.5水溶性洗脱液和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THP-1)进行细胞暴露实验,用以研究PM2.5短期暴露的促炎症效应。结果表明,PM2.5洗脱液在相同浓度下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并不相等,表明PM2.5促炎症效应的异质性。通过PM2.5促炎症效应和各类化学、生物成分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发现内毒素(脂多糖LPS)与TNF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然而,在TNF–LPS的关联中同时观察到一些异常值,即清洁天气PM2.5中尽管其LPS含量量相对较高,然而其诱导的TNF水平较低。在进一步的添加试验中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参与了LPS诱导激活的TLR4信号通路。鉴于此,作者推测颗粒物的氧化潜势可能是介导清洁天气PM2.5中LPS促炎作用被抑制的生物学机制。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了LPS在PM2.5促炎症作用异质性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大气颗粒物生物、化学组分相互作用在颗粒物健康效应中的影响。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颗粒物,健康
报告人
申芳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稿件作者
申芳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