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污染边界层上部强烈的新粒子生成
编号:348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4:56:09 浏览:173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4A] 14A、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A-2] 14A-2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大气新粒子生成(NPF)贡献了大气中大量的气溶胶颗粒物和云凝结核,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在对NPF的垂直理解仍然有限。为了研究新粒子生成垂直结构,该研究在华北平原的两个高度站点开展了同步观测。尽管在冷季节有较高的气溶胶负荷,在观测点经常观测到NPF事件。当边界层内污染水平增加时,在高空观测到了强烈的NPF事件,高空NPF开始时间相较于近地面有更加明显的提前,两个高度站点新粒子生成开始时间间隔可超过3小时。为了理解垂直方向上NPF的调节因子,我们更新了WRF-Chem模式中成核参数化方案,并进行了高垂直分辨率的模拟。研究表明,NPF的垂直差异是由于二氧化硫、臭氧和颗粒物的显著层结造成的。随着边界层的演化,上层大气中强烈NPF生成的颗粒物向下传输使近地面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增加。这项工作增进了对NPF垂直结构的理解。
 
关键词
新粒子生成;,垂直结构
报告人
来诗怡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来诗怡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黄昕 南京大学
齐西萌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