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毁林对全球季风降水变化的影响
编号:345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5 15:15:52 浏览:27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毁林直接影响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和碳收支,改变陆面-大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进而影响气候系统过程。本研究利用参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的11个模式结果研究全球季风降水和环流变化对大规模毁林的响应。多模式平均结果表明,全球季风区年平均降水减少3.5mm/y,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减少0.08mm/day,环流强度减弱0.25m/s。毁林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降低0.24K。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毁林后的显著降温效应是由于地表反照率的增加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而在赤道地区,森林覆盖的减少减弱了蒸散发和潜热通量,减少了云覆盖,从而增加了大气向下的短波辐射,表现为净的增暖效应。高纬度和赤道地区对毁林响应的差异直接改变了全球的经向温度梯度。南北半球热力差异的减小使得经向气压梯度减小,减弱了南半球向北半球的低层跨赤道气流向季风槽的汇聚,进而削弱了北半球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强度。此外,毁林改变了大尺度能量梯度及南北半球间能量的不对称性。多数模式显示在毁林后大气跨赤道能量存在向北半球的传输。南半球大气层顶向下的短波辐射高于北半球,是跨赤道能量输送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在南北半球温度和能量梯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热带辐合带向南移动,驱动了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全球季风降水和环流格局。
 
关键词
全球季风,毁林,ITCZ,LUMIP
报告人
梁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梁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徐希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贾根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