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地区单季中稻施氮量优化研究
编号:34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23:21 浏览:196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8: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4A] 4A、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4A-4] 4A-4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我国的水稻生产长期依赖于氮肥的大量的投入,这不仅降低了氮肥的利用效率,也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因此,探究水稻生产的适宜施氮量,不仅可以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还能够缓解氮肥施用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江汉平原单季中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N0、N60、N120、N180、N225和N300共6个施氮水平,分别对应的氮肥用量为0、60、120、180、225和300 kg N·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的平均水稻产量分别为N0 (6520 kg·hm-2)、N60 (7487 kg·hm-2)、N120 (8234 kg·hm-2)、N180 (8599 kg·hm-2)、N225 (8575 kg·hm-2)和N300 (8993 kg·hm-2),且N120、N180、N225和N300的水稻产量与N0和N60均存在显著差异;拟合方程结果显示,产量和施氮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拟合优度达0.994。不同施氮量的结实率和株高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分别在N180和N225时最高,而穗长和每穗粒数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水稻产量和结实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不同施氮量的耕作层(0–20 cm)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全氮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N120到N300的施氮水平中,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分别在N225 和N180 时最大,分别为44.17%和69.20%;而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N120条件下的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远高于N225和N300,而与N180的差距相对较小。综合考虑水稻稳产和氮肥利用率,试验地适宜的施氮量为120~180 kg N·hm-2,可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氮肥的投入,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
 
关键词
施氮量;水稻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江汉平原
报告人
徐天祥
硕士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徐天祥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易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