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大九湖表层泥炭碳氮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编号:344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5 15:15:52 浏览:23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泥炭地是一种常见的湿地类型,尽管它的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Xu et al., 2018),但是储存了全球土壤有机碳总量的三分之一(Yu et al., 2010),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碳氮磷是泥炭地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它们的分布和变化受到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过程的显著影响(王文波等,2021;季燕等,2022)。泥炭地碳氮磷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变化,例如,泥炭的总有机碳含量取决于成炭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微生物分解之间的平衡,而植被生产力和微生物活动又进一步受到氮、磷等其他营养元素的影响(Emsens et al., 2020)。同时,不同类型的泥炭地中的碳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探究泥炭地的碳、氮、磷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和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Davidson et al.,2000; Hobbie et al., 2000)。然而,目前关于泥炭地碳、氮、磷的研究多聚焦于北方泥炭地和热带泥炭地,对于亚热带泥炭地碳、氮、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的认识还比较薄弱。亚热带泥炭地的面积虽然小于北方泥炭地和热带泥炭地,但它们大多分布在河流的源头,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区域古环境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碳中和目标非常重要。
本文对采自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的147份表层泥炭样品进行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磷含量(TP)和总氮含量(TN)测试和理化参数分析,探究了大九湖表层泥炭碳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显示,表层泥炭TOC含量在3.51% ~ 37.93%之间变化,TP含量变化范围是0.37 ~ 2.75 mg/g,而TN含量在0.59 ~ 1.6 mg/g之间变化,TOC的变异性大于TP和TN。在空间上,TOC、TP和TN的分布模式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TOC与含水率(r = 0.45, p < 0.01)和TP(r = 0.27, p < 0.05)相关;TP与干容重呈显著正相关(r = 0.32, p < 0.05);TN与各种理化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通过对比亚热带、热带、北方泥炭地的碳氮磷含量,发现相对于热带和北方泥炭地,亚热带泥炭地的TOC和TN更低,而TP更高。泥炭理化性质、植被和微生物活动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是造成亚热带表层泥炭碳氮磷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为亚热带泥炭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关键词
亚热带泥炭地,总有机碳,总磷,总氮,空间分布
报告人
阿木铁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阿木铁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咸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