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扩张对北方泥炭地植物养分特征的影响
编号:344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5 15:14:09 浏览:16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3: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20] 20、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20-3] 20-3 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北方泥炭地仅占陆地表面的3%,但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化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养分输入少和分解缓慢影响,该生态系统普遍受到氮(N)限制,这对于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受全球变化影响,固N物种桤木在北方泥炭地中扩张已非常普遍,引起了土壤N有效性升高。本研究表明,桤木扩张引起了植物组织N浓度的普遍升高,其中叶片相较于枝干更为敏感。对比发现,具有欧石楠菌根的灌木叶片N浓度升高更多,其次是外生菌根灌木,而无菌根共生的莎草升高最少。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叶片N浓度的升高幅度与其吸收的桤木来源N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植物叶片磷(P)浓度和氮磷比也随桤木扩张发生了变化,其中有着最高叶片P浓度的外生菌根灌木其P浓度下降幅度最大,从而引起了物种间P浓度变异系数的下降。叶片氮磷比的增加表征了该生态系统正经历N限制向P限制或氮磷共限制的转变。在受桤木扩张影响植物群落中,物种优势度的变化与叶片N浓度响应的关联性不强,但与植物高度的响应关系密切。以上表明,桤木扩张会增加泥炭地植物组织的N及其它养分的浓度,该影响的程度会随物种和功能群而变化,其中欧石楠菌根植物可因此获得更多的N。并且,桤木扩张会通过植物高度(而非养分含量)间接影响植物群落结构。本研究揭示了桤木扩张对泥炭地植物养分特征影响的规律,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泥炭地生物地化循环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北方泥炭地,生态化学计量,桤木扩张,稳定同位素,菌根
报告人
张新厚
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张新厚 南京师范大学
毛瑢 江西农业大学
王宪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宋长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