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添加对北方泥炭地不同功能型植物细根生产力和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编号:339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5 15:05:09 浏览:17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5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20] 20、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20-3] 20-3 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泥炭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土壤有机碳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系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细根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其形态特征的变化是植物适应策略转变的重要标志。然而,氮、磷沉降对泥炭地细根生长(特别是非生长季节)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长白山哈泥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型内生长核技术,研究了外源氮、磷添加对不同植物功能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细根生产力和形态特征的影响。基于根经济学谱理论,首次尝试回答氮、磷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细根的生长策略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灌木细根生产力对氮添加的响应更强烈,而草本则对磷添加的响应更强烈。在生长季,单独添加磷降低了灌木细根根长,显著提高了其细根生产力;而当磷与氮共同添加时则削弱这一效应。磷添加会通过增加草本植物的细根根长和直径显著增加其细根生产力。灌木和草本细根在应对氮磷添加时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氮、磷添加导致草本植物细根从“do-it-yourself”向“outsourcing”策略转变,而灌木则在磷添加下倾向于采用“fast conservation”策略。在非生长季,灌木细根仍然保持生长,通过延续效应(legacy effect),生长季的氮添加可通过降低灌木细根的组织密度而降低其生产力。总体而言,生长季的氮添加对灌木度过寒冬是不利的。本研究结果对更好地理解北方泥炭地在未来氮磷沉降失衡背景下植物细根适应策略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深入探讨泥炭地生态系统地下过程对碳循环的调控机制做出贡献。
关键词
泥炭沼泽湿地,氮磷限制,细根生产力,植物功能型,地下碳过程
报告人
葛乐明
东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葛乐明 东北师范大学
李通 湖南师范大学
王猛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