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医疗急救设施空间可达性测度与布局优化:以深圳市为例
编号:335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4 17:43:21 浏览:19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8B] 8B、城市与区域地理 [8B-1] 8B -1 城市与区域地理

暂无文件

摘要
背景与目的:院前急救分秒必争,对于心脏骤停、创伤、卒中等危急重症患者而言,急救响应速度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超1000万)数量不断增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急救需求与有限的急救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如何科学布局与调度有限的医疗急救资源,进而提高急救响应速度,是决策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未来研究亟待补充的方向。本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在对急救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精准测度基础上开展急救站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期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弥补急救“盲点”,提高超大城市院前急救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数据:本文所用居民点数据通过高德地图API抓取;急救站数据均来自深圳市急救中心官网;地形和遥感影像数据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路网数据来自于OpenStreetMap官网。
方法:急救反应时间的定义为接到求助电话到急救人员到达患者现场的时间,我们通过计算居民点到达距其最近的一个急救站的时间来衡量深圳市急救站的空间可达性。对于可达性较差的区域,我们通过P-中值模型选择新的急救站点,提高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
结果与讨论:目前深圳市各区急救站空间可达性如表1所示。
表1 深圳市急救站空间可达性
行政区 居民点数量(个) 急救站数量(个) 平均到达最近急救站时间(分钟) 覆盖80%居民点时间(分钟) 新增急救站数量(个) 在5分钟内能到达急救站的居民点比例    
   
现状 优化后    
宝安区 1647 24 7.79 10.91 21 31.03% 65.76%    
大鹏新区 131 3 9.31 14.26 2 38.93% 43.51%    
福田区 951 13 6.67 8.95 11 36.38% 79.60%    
光明区 383 4 10.78 15.39 9 24.28% 65.54%    
龙岗区 1437 25 8.23 10.62 15 29.99% 52.19%    
罗湖区 737 6 8 10.27 9 34.46% 74.08%    
南山区 966 6 8.55 11.35 18 23.50% 67.60%    
坪山区 169 5 9.26 13.14 3 14.79% 39.05%    
盐田区 177 3 5.14 7.27 1 52.54% 62.71%    
龙华区 857 13 7.53 10.66 11 32.21% 58.23%    
7455 102 7.77 10.54 100 30.95% 64.02%    
  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地形因素等影响,目前深圳各区急救站空间可达性不均衡。全市平均到达最近急救站的时间为7.77分钟,其中盐田区和福田区急救站空间可达性较好,而大鹏新区、坪山区和光明区的急救站空间可达性较差。通过P-中值模型,我们通过增加设施点的方法提高了深圳的急救站空间可达性,随着急救站数量的增加,急救站在确定时间内的覆盖范围的居民点数量增加,在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急救站的居民点比例从30.95%上升到64.02%。
结论:我们发现目前深圳急救医疗服务的空间可达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通过绘制参考地图协助深圳市进行急救站最优选址,帮助减少居民点获得急救医疗服务的时间成本。同时,本文对急救站在其他超大城市的空间布局提供了参考。未来,我们将通过人口空间化建模方法计算急救医疗需求,进一步提高研究精度。
 
关键词
空间可达性,布局优化,P-中值模型,深圳市
报告人
何逸飞
南方科技大学

朱斌
副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何逸飞 南方科技大学
陈柳彤 南方科技大学
何荣鑫 清华大学
朱斌 南方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