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电力总碳强度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编号:333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4 14:41:51 浏览:19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8A] 8A、城市与区域地理 [8A-1] 8A -1 城市与区域地理

暂无文件

摘要
电力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剖析城市尺度电力总碳强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细化电力减排政策、引导区域协同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1543座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的微观数据,结合能源、经济、社会等多源统计数据,核算了2003、2010及2017年中国城市电力总碳强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IDA-LMDI分解、STIRPA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城市尺度下中国电力总碳强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3—2017年中国整体电力总碳强度加速下降,但内部差异持续扩大;城市总碳强度具有显著空间分异,博台线东北半壁长期高于西南半壁;空间集聚程度显著提升,东北和华北地区是总碳强度下降的痛点。②火电能耗因子是早期电力总碳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后期发电结构因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其他电力系统因素影响较小但空间差异突出。③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电力总碳强度的影响随时间变化,通过作用于电力需求、电力政策、电力技术、清洁电力发展空间的复杂系统引起电力系统特征变化。④电力总碳强度与人均GDP在2003和2010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2017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新能源电力的快速发展突破了适用于火力发电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传统解释框架。未来电力部门减排工作应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并需持续关注新兴电力技术突变对传统理论框架的影响。
关键词
电力总碳强度,城市尺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空格局,影响因素
报告人
马诗萍
清华大学

稿件作者
马诗萍 清华大学
谢永顺 清华大学
陈宏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