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半干旱区小流域次降雨事件非点源污染流失机制
编号:316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44:06 浏览:15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5A] 5A、环境科学 [5A-1] 5A-1 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以典型半干旱流域-密云水库上游土门西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考虑到半干旱地区显著的年际及事件降雨特征差异,依据年降雨量累积发生频率差异将其划分为丰、平、枯三种水文年型,依据国家气象局制定的事件雨量标准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四种降雨类型;第二、采用数理统计及浓度-径流关系曲线法,探究水文年型及雨型影响下,次降雨事件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及主导水文流失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1)典型小流域次降雨事件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水文年型会影响氮、磷污染物的主要输出形态,而降雨类型则会引起污染物输出通量的巨大差异。
(2)快速地表径流为典型小流域泥沙及颗粒态磷的主要水文流失途径。主要影响机制为降雨击溅及地表径流冲刷综合作用下,促进了土壤颗粒的分离,颗粒态磷可以吸附这些细颗粒表面,经过土壤侵蚀的起动、搬运过程,经由地表径流途径快速向流域出口迁移。
(3)典型小流域溶解态反应磷水文流失途径受到雨型的显著影响,暴雨及大雨事件下表现为快速地表径流途径,在中雨事件下则主要表现为地下水途径。其中暴雨及大雨事件更易促进地表污染来源的起动及迁移,在污染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导致溶解态磷经由地表径流的快速传输;中雨事件下,地表污染向流域出口的迁移受到事件降雨径流特征的制约,此时产生的径流将对基流中溶解态磷产生稀释作用,引起了主导水文路径的差异。
(4)快速地表径流为典型小流域氨氮的主导水文路径,但丰水年及平水年条件下氨氮起动较快,然而枯水年条件氨氮起动较慢。原因在于枯水年事件前期土壤干燥,导致污染物起动及迁移过程受限;丰水年及平水年事件前期土壤湿润,促进了污染物的快速起动及迁移。
 
关键词
次降雨事件,农业面源污染,小流域,华北半干旱区
报告人
李泽琪
商丘师范学院

稿件作者
李泽琪 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
王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