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水体对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氮素负荷的削减效应研究
编号:316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21:22:17 浏览:20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5A] 5A、环境科学 [5A-1] 5A-1 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小微水体广泛分布于平原河网区,在非点源氮污染削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在流域尺度上对氮素源汇转化的影响很少被量化。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东部典型平原农业流域(中河流域)内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的池塘中氮动态(源、汇、输移等)及其驱动因素。基于此目的,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小时尺度的池塘模型(NDP-Pond),并与一个日尺度的流域模型(NDP)相耦合,以模拟氮动态过程并估算小微水体的氮素削减能力。水位和TN的模拟结果表明构建的NDP-Pond模型性能在可接受范围(R2>0.53);与日尺度模型相比,模拟精度提高了12%。基于氮素源汇过程模拟,本研究发现:1)小微水体对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削减率为55%,TN负荷削减率为67 kg·ha-1·yr-1;2)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削减的主要途径,贡献率为57.7%,其次是水生植物吸收作用(35.8%)和沉降作用(6.5%);3)水生植物(水花生)促进氮素削减的最佳覆盖量为2~4 kg·m-2;4)在植物生长期,滞留时间为1~10 d时小微水体的TN削减能力较强,继续延长滞留时间会降低氮素的削减效率。本研究揭示了多尺度耦合模型对深入理解以水生植物覆盖为主的小微水体生态系统其氮素削减能力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小微水体,农业面源污染,氮循环,平原区
报告人
崔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崔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