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支流水体及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差异
编号:316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21:22:16 浏览:19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8: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5A] 5A、环境科学 [5A-1] 5A-1 环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上覆水体和底栖生物膜具有显著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然而目前针对水体和底栖生物膜这两种生境中的细菌群落差异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在沱江的三条支流:石亭江、湔江、绵远河上共设置了26个取样点开展野外调查,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沱江支流上覆水体与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水体和生物膜细菌群落不仅在NMDS图中具有明显的分离,并且水体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高于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三条支流的冲刷程度及受人类活动的类型和影响的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冲刷程度:石亭江>湔江>绵远河,绵远河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石亭江和湔江。组间差异检验表明,在丰度排序前10的门和属中,蓝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6种菌门及FlavobacteriumTychonema_CCAP_1459-11BPleurocapsa_PCC-7319等9种菌属的丰度在水体组和底栖生物膜细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温度及电导率对水体中的细菌群落影响显著。CCA分析表明,氨氮、亚硝氮、总磷、温度、溶解氧、盐度等是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沱江的各支流的人类活动导致河流碳氮指标显著增长,沱江支流区域的浮游细菌和底栖生物膜细菌在多样性、群落组成、主要的环境驱动因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反映了细菌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关键词
沱江;细菌多样性;细菌组成;生物膜
报告人
刘敏
武汉大学

稿件作者
刘敏 武汉大学
郑珊 武汉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