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滤-磁珠法的胞外DNA提取及其在河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编号:305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54:44 浏览:18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2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5B] 5B、环境科学 [5B-1] 5B-1 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现已成为公共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受城市化及产业发展影响,河水已成为环境中ARGs的重要储库。然而,由于受胞外DNA(eDNA)提取方法回收率低,样品量需求大的限制,目前对河水中ARGs的风险评估主要聚焦于胞内ARGs(iARGs),对胞外ARGs(eARGs)的关注较少,可能低估了河水中具有强迁移能力的eARGs的污染水平。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结合超滤浓缩和硅羟基磁珠的吸附方法对河水中的eDNA进行提取,并通过变量实验优化了胍盐酸浓度、异丙醇用量、吸附溶液pH、磁珠用量、洗脱条件变化、水样体积和乙醇用量等参数,探究其对eARGs的提取效率的影响。该提取方法可将河水中的eDNA回收率提高至51.4%~69.8%,通过小体积水样即可在3 h内完成eDNA的高效提取,并满足定量实时PCR(qPCR)分析。
利用建立的eDNA提取方法,本研究分析了珠江两个支流(西江和北江)河水中5种普遍存在的ARGs(tetC、sulI、blaTEMermB、qnrS)和整合酶(intl1)在iDNA和eDNA中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eARGs的绝对丰度(10−1 ~ 105 copies/mL)明显高于iARGs的绝对丰度(10−1 ~ 104 copies/mL)。北江的胞内外ARGs污染水平均高于西江,表明珠江水系中ARGs的污染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此外,胞外的tetC、sulI和blaTEM普遍存在于河水中,对于这三类eARGs的污染评估和传播能力有待深入探究。超滤-磁珠法克服了从低核酸浓度水样中提取eDNA效率低的难题,为河水中eARGs提取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也为河水中eARGs污染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超滤,磁珠法,胞外抗生素抗性基因(eARGs),高效提取,河水
报告人
郭乃溶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郭乃溶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王敏妍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邹世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杨颖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