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区钡元素的分布特征、调控机制及其对弱光层有机碳再矿化的指示
编号:303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07:36 浏览:16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2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6A] 6A、海洋地球科学 [6A-1] 6A-1 海洋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专题编号与专题名:海洋金属与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作用(专题6.2)

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区钡元素的分布特征、调控机制及其对弱光层有机碳再矿化的指示

赵嵩玲1,2,曹知勉1,2*

1. 厦门大学 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 361102;2. 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102

海洋是地表系统最大的活跃碳库,准确量化弱光层颗粒有机碳(POC)再矿化速率对评估海洋碳汇效力具有重要意义。海源颗粒钡(PBaxs)在海洋弱光层中呈现浓度极大值,其形成与POC再矿化时所形成的重晶石过饱和微环境有关,因此,PBaxs可用于示踪弱光层POC再矿化通量。本研究系统报道了202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域的全水柱溶解钡(DBa)和 1000 m 以上PBaxs浓度数据。DBa浓度范围为31.8-143.6 nmol kg-1,总体呈现表层低、深层高的类营养盐型分布。1000 m以上PBaxs浓度范围为14.7-593.4 pmol kg-1,表层较低,高值(215-590 pmol kg-1)出现在弱光层 150-400 m处。高纬站位PBaxs浓度显著高于低纬站位,反映了黑潮延伸体以北和以南不同的营养条件,从而可与两个海区变化的生物生产力挂钩。后续将通过建立PBaxs与耗氧速率的经验关系,进一步评估黑潮延伸体海域弱光层的POC再矿化通量。
 
关键词
海洋钡循环,弱光层有机碳再矿化,黑潮延伸体
报告人
赵嵩玲
厦门大学

稿件作者
赵嵩玲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曹知勉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