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物中铁组分与铁同位素对太平洋铁汇的约束
编号:300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25:52 浏览:17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6B] 6B、海洋地球科学 [6B-1] 6B-1 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铁是参与海洋初级生产活动的必要元素,因而影响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碳循环过程。先前关于海洋中铁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来源方面,有关大洋铁汇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现有研究表明,开阔大洋的洋底沉积物具有记录过去海水中铁汇的潜力,但其中的碎屑组分会对分辨海水来源的铁造成干扰,并且海底沉积后颗粒的迁移作用会对铁移除通量的评估产生偏差,从而显著影响铁汇的准确评定。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太平洋寡营养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铁组分、铁同位素、钍同位素等多指标来约束深海铁的移除机制。我们首先依据前人方法使用6M HCl提取沉积物中活动性铁,以排除碎屑的干扰。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铁含量与铁组分中盐酸羟胺提取的铁含量基本一致,验证了提取活性铁信号的可靠性。我们将该方法应用至太平洋寡营养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进行铁组分、铁同位素分析。根据铁组分数据可将样品划分与受风尘、热液、OMZ影响的三个区域。而铁同位素结果表明,三个区域铁的移除程度有显著差别。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用钍同位素约束了沉积物中活性铁通量以及侧向迁移铁的通量。我们发现,在太平洋靠近陆架的两侧风尘溶解铁通量较高,而活性铁通量在靠近南美陆架受OMZ影响的区域较高,在靠近东亚一侧受风尘影响的区域较低。总体而言,我们通过铁组分、铁同位素、钍同位素等方法对表层沉积物示踪大洋铁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初步证明了洋底沉积物可以较好地记录海水中铁的移除信息,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地区的研究对海洋中的铁汇进行更全面的限定。
关键词
铁同位素,铁汇,太平洋,铁通量
报告人
张哲远
学生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张哲远 南京大学
郑健帆 南京大学
陈天宇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