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对北太平洋流涡区颗粒态有机物再矿化过程的指示作用
编号:298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18:59 浏览:13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1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1] 6、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北太平洋流涡(NPSG)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荒漠区之一,尽管其表层的营养盐浓度极低,却是全球海洋CO2的主要汇区之一,具有很大的增汇潜力,目前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如何影响该区域颗粒有机碳(POC)输出效率尚不清晰。本研究聚焦北太平洋流涡区,测定了五个站位在不同深度处的颗粒态可水解态氨基酸(PHAA)浓度,通过比较其含量、对有机碳的相对贡献量、氨基酸组分的统计学特征变化等不同手段,研究了北太平洋流涡区不同水平位置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情况及其对POC输出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这五个站位,海水中PHAA和POC的浓度在200m左右迅速降低,1000m以深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HAA和POC浓度分别为1.09~187.2 nmol/L和52.3~1479.1 nmol/L。两种非蛋白质型氨基酸β-丙氨酸(β-Ala)和γ-氨基丁酸(GABA)分别是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的降解产物,在这五个站位,海水中 (β-Ala+GABA) mol% 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表明海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Asp/β-Ala和Glu/GABA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并且在WPS、M22、K8a 这三个站位的表层水,该比值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站位,表明在这三个站位的表层水中可能存在较多的钙质生物。PHAA对POC的贡献量(PHAA carbon yield(%))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样可以说明NPSG区域海水中有机物降解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2)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估算的降解常数(DI)值,去评估和比较NPSG不同站位有机物的降解程度。发现NPSG中心站位M22有机物的降解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中心站位WPS和MR04,在M22站位营养盐跃层深,固氮速率高,但真光层POC输出通量低,表明在该站位真光层内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强,影响了POC的输出效率。NPSG北边站位M35和南边站位K8a有机物的降解程度最小,在这两个站位营养盐跃层浅,固氮速率低,真光层POC输出通量高,表明在这两个站位真光层内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弱,导致POC输出通量增加。
关键词
氨基酸,北太平洋流涡区,颗粒态有机物,再矿化
报告人
张铭芮
厦门大学

稿件作者
江鹏 厦门大学
李骁麟 厦门大学
张铭芮 厦门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