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底泥中元素循环失衡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识别与新型修复方案
编号:296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15:37 浏览:13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5B] 5B、环境科学 [5B-4] 5B-4 环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河流多年来一直是生活污水、雨水径流、农业径流和工业废水的接收水体,导致河流水质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废水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在河流底泥中积累,而有机物的过度降解消耗大量溶解氧(DO),导致底泥缺氧。低DO会导致低氧化还原电位(ORP),从而导致底泥中的SO42-通过微生物还原为H2S。底泥ORP的降低也会导致Fe和Mn的减少,从而导致吸附在Fe和Mn氧化-氢氧化物颗粒上的P的释放。随后,水体和底泥中的Fe(II)与H2S反应生成FeS,因其低溶解度,并吸附在有机颗粒上,使水体和底泥变成黑色。此外,厌氧呼吸会产生有毒物质,如氨、H2S和其他有异味的气态硫化合物,导致气河流沿岸有气味现象。
硝酸盐被广泛用于底泥修复,以消除硫化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固定磷。然而,硝酸盐逸出的低修复效率和环境风险,以及随后在施用过程中向水体释放污染物(如亚硝酸盐、铵)的问题亟待研究。
本研究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将液态硝酸钙(LN)和制备的具有缓释作用的粒状硝酸钙(GN)同时注入底泥的不同区域,比较其对底泥气味的控制效果。
 
(b)
(a)
关键词
嗅味底泥;修复;缓释硝酸钙;连续流反应器
报告人
王棚
博士后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稿件作者
王棚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朱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高迎岌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蔡中华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陶益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