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同位素示踪微生物利用氮的过程
编号:293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05:28 浏览:17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6A] 6A、海洋地球科学 [6A-3] 6A-3 海洋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硫氧化细菌的代谢活动滋养了深海中许多依赖化能自养共生关系的生物群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管状蠕虫。管状蠕虫含有鳃羽、被套和营养体等软组织部分,其物质和能量需求几乎完全由宿主营养体中的内共生细菌提供,这样的共生关系也导致营养体的氮(重要的营养元素)同位素组成比其他软组织部分低得多。然而,管状蠕虫利用氮的具体过程仍然不清楚。作为相关酶(固氮酶、硝酸还原酶)的关键元素,钼(Mo)在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Mo同位素组成(δ98Mo)是解码管状蠕虫内共生细菌氮利用模式的潜在指标。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测试了来自中国南海海马冷泉管状蠕虫paraescarpia echinospica几丁质管的Mo同位素组成,发现其最低的δ98Mo值达到了−4.59‰ (−1.13 ± 1.75‰,n = 19),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天然储库中最低的δ98Mo值。分析表明,这种极负的Mo同位素组成是由管状蠕虫内共生细菌在硝酸盐还原过程中优先利用轻Mo同位素造成的。古代地层中保存状况不佳的管状蠕虫阻碍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这种环节动物的准确识别,而这种Mo同位素标志可能提供了在岩石记录中识别古老管状蠕虫的绝佳的地球化学方法。
关键词
钼同位素,管状蠕虫,硝酸盐还原
报告人
王旭东
上海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王旭东 上海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