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海域不同类型气烟囱流体疏导能力差异的地震-岩石物理证据
编号:290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8:42:45 浏览:15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0: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6C] 6C、海洋地球科学 [6C-1] 6C-1 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气烟囱是连接深部气源与浅层水合物储层的一种流体运移通道,在海洋环境内广泛发育(Callow et al., 2021; Løseth et al., 2009)。气烟囱的形成伴随着裂缝在泥质沉积物中的生长以及之前已形成裂缝的再活化 (Cevatoglu et al., 2015; Roche et al., 2021),气烟囱内的由气体引起的超压是形成气烟囱的主要动力来源(Daigle and Dugan, 2010, 2011; Flemings et al., 2003). Heggland (2005) 理论上定义了两类气烟囱,一类是气烟囱内存在断层,气烟囱直径较小;一类是覆盖面积大而内部没有断层发育。然而目前对这两种气烟囱的流体疏导能力的差别报道较少。
在琼东南海域,两个相邻的天然气烟囱(GC1和GC2)都源于琼东南盆地的松南低凸起,在气烟囱顶部的浅层块状流(MTD)内发现了许多强度不同的流体渗漏通道。地震属性表明,GC1覆盖面广,渗流通道在GC1上呈零星、不规则分布。GC2是另一种类型的气体烟囱,它与一个断层直接有关,该断层直接连接深层隆起以及浅层MTD,在GC2上方有更多直径较大的渗流通道沿断层出现。从裂缝填充水合物保压岩心的X-CT图像和测井的弹性电性各向异性分析来看,在GC1上方,水合物主要存在于渗流通道的垂直裂缝中,而在GC2上方断层附近的这些通道中,发现有许多水平裂缝。由于诱发垂直裂缝所需的气体压力小于水平裂缝,根据压裂标准,GC1和GC2的气柱最小高度分别为至少90.9米和163.26米。这也表明,GC2拥有更高的运移效率。同时,岩石物理反演显示,GC2上方的高强度渗流产生了更多的裂缝填充水合物,同时也增加了沉积物的原始孔隙度。这项研究揭示了这两种具有完全不同流体运移机制的气烟囱的新的定量的岩心井测井-地震证据,为研究世界范围内与天然气烟囱有关的流体运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气烟囱,水合物,裂缝,岩石物理
报告人
邓炜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稿件作者
邓炜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梁金强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匡增桂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张伟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