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和NaHCO3对还原态绿脱石还原六价铀的影响
编号:289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7:29:55 浏览:21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0: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5B] 5B、环境科学 [5B-2] 5B-2 环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重金属铀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性资源,我国对于其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铀矿的大量开采和核废料的不当储存会导致铀进入土壤或地下水,铀污染现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铀元素的迁移性、生物毒性与其元素价态密切相关,因而铀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粘土矿物作为一种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含铁载体,其结构中Fe(II)/Fe(III)的相互转化在污染物的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粘土矿物结构Fe对铀价态转化的研究较少,环境相关因子对粘土矿物结构Fe(II)还原U(VI)影响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
本研究在中性条件下,以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2)作为代表性粘土矿物开展了其结构Fe(II)还原U(VI)的实验,并探究了铀污染沉积物或者水体中常见的环境因子EDTA和NaHCO3对这一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氧化态NAu-2相比,还原态NAu-2(rNAu-2)具备更强吸附U(VI)的能力:2 g/L的rNAu-2能够将约100 ppm的U(VI)全部吸附,而相同质量浓度的氧化态NAu-2仅能吸附约50%的U(VI);(2)还原程度为8.5%的rNAu-2的结构Fe(II)不具备还原U(VI)的能力,当rNAu-2还原程度提高到39%时其结构Fe(II)具备较强还原U(VI)的能力,当rNAu-2的还原程度提高到62%时其结构Fe(II)能够在24 h内将吸附在rNAu-2表面或者层间的U(VI)全部还原;(3)EDTA对rNAu-2结构Fe(II)还原U(VI)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EDTA会与U(VI)形成稳定的可溶性EDTA-U(VI)复合物来抑制rNAu-2对U(VI)的吸附,使得rNAu-2结构Fe(II)还原U(VI)的速率和程度受到抑制;另一方面,EDTA会溶解部分rNAu-2并与rNAu-2释放的Fe2+形成EDTA-Fe2+复合物,EDTA-Fe2+复合物在rNAu-2表面的催化下能够还原溶液中的EDTA-U(VI)复合物,对rNAu-2结构Fe(II)还原U(VI)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抑制效果大于促进效果,EDTA的存在从整体上来看对rNAu-2结构Fe(II)还原U(VI)具有抑制作用;(4)NaHCO3由于不具备溶解rNAu-2的能力,仅会与U(VI)形成可溶性CO32--U(VI)的复合物,因此NaHCO3仅体现出了对rNAu-2结构Fe(II)还原U(VI)过程的抑制作用;(5)对U(VI)还原产物分析显示,一部分U(VI)被还原后会生成UO2固体,另一部分会被固定在rNAu-2的层间,这使得U(VI)的毒性和再迁移性得到了有效的降低,EDTA和NaHCO3的存在不会改变最终U(VI)还原产物的存在形式。本研究表明,使用含铁粘土矿物作为载体还原U(VI)来治理铀污染时,需要注意环境因子对治理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铀污染,还原态绿脱石,U(VI)还原,EDTA,NaHCO3
报告人
王帅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稿件作者
王帅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谌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李润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夏庆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董海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