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大陆边缘海底水道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编号:281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6:43:52 浏览:13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4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1] 6、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海底水道又称海底峡谷,是切割到陆架或陆坡上狭长的负地形,在全球大陆边缘均广泛发育,是将沉积物从陆地输送到海洋的最重要的通道。影响水道发育的因素繁多复杂,包括气候变化,地貌,沉积物来源和类型,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基于IBCSO V2(Internation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Southern Ocean Version 2)数据共识别了856条水道,分布于南极大陆边缘的六个区域:威德尔海(Weddell Sea)、阿蒙森海(Amundsen Sea)、罗斯海(Ross Sea)、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普利兹湾(Prydz Bay)和德朗宁·莫德地(Dronning Maud Land),并对这六个区域的海底水道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东西南极大陆边缘,其水道分布在长度、切割深度、宽深比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南极大陆边缘水道整体上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且西南极大陆边缘的水道延伸距离较长、切割深度小、宽度/深度比值大,而东南极大陆边缘反之。进一步定量分析表明,南极大陆边缘水道的分布受陆架宽度、陆坡坡度以及冰槽通量的影响。东南极大陆边缘陆架较窄,陆坡较为陡峭,对应水道的切割深度较深,宽深比值较小,而西南极大陆边缘陆架宽度大,陆坡坡度较小,其对应的水道切割深度小,宽深比值较大。威德尔海、阿蒙森海、罗斯海和普里兹湾四个区域存在冰槽,通过计算表明威德尔海冰槽通量最大,其次分别是普利兹湾、罗斯海和阿蒙森海,对比水道参数发现,除了罗斯海以外,另外三个区域水道长度也存在相同的大小关系,威德尔海水道最长,其次是普利兹湾和阿蒙森海,初步认为冰槽大小会影响水道长度的发育,冰槽通量越大,水道长度越长,而罗斯海可能是由于冰槽数量过多影响了冰流的汇聚作用,从而减弱了侵蚀强度。
 
关键词
海底水道,东西南极大陆边缘,水道参数,影响因素
报告人
黄华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稿件作者
黄华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黄晓霞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