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侏罗世Toarcian大洋缺氧事件时期湖泊的氮循环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编号:270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3:17:22 浏览:186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9: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7A] 17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A-3] 17A-3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早侏罗世Toarcian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简称“T-OAE”)是中生代全球古气候和古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极热事件之一(胡修棉等,2020)。T-OAE事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碳同位素负漂(约-2至-12.5‰),并伴随大量有机质埋藏和广泛的黑色页岩沉积,这种现象在全球海相和湖相地层中均有报道(Jenkyns, 1988; Xu et al., 2017)。在海相地层中,全岩氮同位素(δ15Nbulk)的正漂移记录了T-OAE期间缺氧海洋的氮循环扰动,揭示了事件时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的影响(Jenkyns, 2001)。然而,T-OAE时期湖泊的氮循环变化规律及其与事件的联系仍未明晰。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鄂尔多斯榆林安崖剖面上记录了T-OAE时期的碳同位素负漂(幅度可达-12.5‰),并认为陆源汞的异常输入与事件时期植被危机和去森林化现象有关(Jin et al., 2020, 2022);同时,利用多种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手段,明确了安崖剖面T-OAE时期古湖泊的环境演化规律及有机质聚集机制(Li et al., 2023)。在此的研究基础上,继续以榆林安崖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全岩δ15Nbulk分析,明确了安崖剖面的δ15Nbulk变化规律,并建立了T-OAE期间的湖泊氮循环模式。研究认识如下:
      安崖剖面的δ15Nbulk值与氧化还原指标(Corg/P和FeHR/Fe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湖泊沉积物的氮循环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在T-OAE之前,安崖剖面样品表现为~4‰的δ15Nbulk正漂移(~+3.1‰至~+7.4‰),表明底水在缺氧条件下发生以脱氮作用(不完全的反硝化作用和/或厌氧氨氧化作用)为主的生物氮循环过程。在T-OAE时期,样品的δ15Nbulk值较低(平均值为3.1±0.5‰),表明氧化水体中脱氮作用减弱并以硝化作用和硝酸盐的同化作用为主。T-OAE时期,由于湖水氧化还原界面下降,湖泊表现出与缺氧海洋截然不同的氮循环过程,其诱发原因可能与T-OAE期间气候变暖引发的水文循环加剧有关。研究结果揭示了水体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对湖泊氮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这为进一步理解陆地湖泊系统对T-OAE的响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T-OAE; 氮同位素; 氮循环; 湖泊氧化还原; 富县组
报告人
李滨兵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李滨兵 成都理工大学
金鑫 成都理工大学
DavidB. Kemp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马超 成都理工大学
邹灏 成都理工大学
时志强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