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早三叠世复杂遗迹化石Balanoglossites的地球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大灭绝之后海洋造迹生物复苏的指示意义
编号:267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3:03:47 浏览:20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2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17B] 17B、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B-1] 17B-1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遗迹属Balanoglossites Mägdefrau, 1932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复杂遗迹化石,在世界各地显生宙地层都广泛分布,但是由于其形态与Thalassinoides相似,研究起步也较晚,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大都停留在宏观观察层面。该遗迹化石潜穴复杂度高和潜穴深度深,在早三叠世这一生态复苏的阶段中,其潜穴尺寸、深度与复杂度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都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选择贵州关岭永宁镇剖面下三叠统永宁镇组二段灰岩层中的遗迹化石Balanoglossites作为研究对象,将微观研究手段与宏观观察相结合对样品进行分析,微观观察主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拉曼激光光谱仪等仪器从微观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测试。经过宏观观察与描述,该剖面中的遗迹化石直径变化范围较大,约0.5-4cm,深度最大可达约25cm,多具有呈U形或者J形的潜穴形态,归类为以U形或Y形虫管为主的遗迹种Balanoglossites triadicus。通过光学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下的观察发现,潜穴内填充物与围岩有明显的不同,围岩中以微晶方解石为主,含有保存较好的轮藻化石、介壳碎片和少量棘皮类化石,体现了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沉积环境;潜穴内填充物中有较大的矿物颗粒,以方解石为主,含有较多生物碎片,主要是棘皮类和双壳壳体,没有轮藻化石出现,体现了动荡的水体环境。研究区内Balanoglossites的造迹生物没有直接的指示证据,根据潜穴的形态特征推测造迹生物可能是多毛类生物。Balanoglossites造迹生物的造迹深度可能与造迹阶段处于动荡的水体环境中有关,当时动荡的海底处于充氧环境,营养物质充足,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随着造迹过程进入潜穴内部,为造迹生物创造出如此深的潜穴创造了条件。Balanoglossites这类拥有复杂度高、潜穴深度深特征的遗迹化石出现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早三叠世,认为Balanoglossites的造迹生物是大灭绝后适应能力较强的机会分子。
 
关键词
复杂遗迹化石,早三叠世,Balanoglossites,机会分子
报告人
商世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商世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冯学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ENZHONG QIAN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