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岗更诺尔湖多指标指示的湖泊-草原生态系统变化
编号:263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2:43:26 浏览:1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7: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7A] 17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A-2] 17A-2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异常敏感。 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内蒙古作为中国草原分布的一部分,记录了过去历史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本文选取了内蒙古赤峰市的岗更诺尔湖进行研究。210Pb和137Cs测年结果记录了过去近150年来的沉积记录;粒度、孢粉、正构烷烃以及赤峰市的器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岗更诺尔湖过去150年的气候环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然演化阶段(1870-1945 AD):此阶段表现为蒿属为主要优势种的草原生态系统,较高的蒿属含量、狐尾藻、盘星藻、中值粒径、Paq(Aquatic macrophyte verus aquatic macrophyte and terrestrial plant ratio)值表明该阶段气候湿润,湖泊水位较高;
       人为扰动阶段(1945-1967 AD):此阶段相较于第一阶段蒿属含量、中值粒径、狐尾藻、盘星藻都呈现下降趋势,气候为湿润到干旱过渡时期,此时新中国建立,人类活动开始产生影响;
       人为改造阶段(1967-2005 AD):此阶段蒿属含量、中值粒径、狐尾藻、盘星藻达到极低值,此气候彻底表现为干旱气候,水位变低,再加上此阶段新中国发展经济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开垦政策,造成草原大面积减少,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剧了气候变化以及湖泊面积萎缩;
       后期治理阶段(2005-2018 AD):此阶段蒿属含量、盘星藻、狐尾藻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气候转向湿润,湖泊水位逐渐恢复,再加上新中国21世纪初开始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草原得以大面积恢复,水土流失现象得以缓解。
 
关键词
近百年,,粒度,孢粉,正构烷烃,人类活动
报告人
李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智 豫章师范学院
倪振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孟先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孙伟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恩楼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运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朱广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