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早泥盆世植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编号:263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2:40:16 浏览:16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3: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7A] 17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A-2] 17A-2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植物古地理学是研究地史时期植物分布规律、发展及形成机制的一门学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石炭纪至二叠纪形成的全球植物四大区系。早泥盆世是陆生植物首次辐射演化的顶峰,同时叶、次生生长、异孢习性等一系列重要的演化性状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因此,开展早泥盆世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期间植物辐射演化的环境背景及驱动力。
过去的几十年研究表明,全球早泥盆世植物区系可以划分为中国(华南)、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劳俄等区系。同时根据云南坡松冲植物群、徐家冲植物群与澳大利亚Victoria植物群在面貌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有学者据此提出“东北冈瓦纳植物地理区系”这一概念,其后又进一步提出该植物区系以孢子囊螺旋着生的工蕨占优势,莱尼蕨类稀少为特征,与劳俄大陆分布的以孢子囊成列着生的扁工蕨类和莱尼蕨类不同。近十几年的研究则开始关注华南内部早泥盆世植物群的划分,分别识别出滇东亚区、贵州亚区、华夏亚区和四川亚区。
相较于化石丰富且研究历史悠久的滇东亚区和四川亚区,贵州亚区和华夏亚区化石研究程度普遍较低,其植物古地理学属性仍有待进一步阐明。目前我们对贵州都匀包阳剖面下泥盆统蟒山群开展了系统工作,获得了丰富的植物化石,并对这些植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系统描述和鉴定出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Zosterophyllum australianumHedeia (Yarravia) sp.及新属种Teyoua antrorsa。除Teyoua antrorsa外,其余属种均广泛见于云南文山坡松冲组和曲靖徐家冲组中,同时也是滇东亚区的代表分子。结合前人的工作和我们最新的认识,利用网格分析等手段,清晰地呈现出滇东亚区与四川亚区共有分子较少,而以蟒山群和丹林组为代表的贵州亚区则与滇东亚区的联系更为紧密,与四川亚区之间的联系较为稀少。研究表明,基于当前的化石证据,贵州亚区的植物区系特征仍不明确,亟待更多植物化石证据的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华南,早泥盆世,早期陆生植物,贵州,蟒山群
报告人
黄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稿件作者
黄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