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块中-晚寒武世浅海多次短暂增氧及其诱因:来自碳酸盐岩铈异常及金属同位素证据
编号:260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8:13:46 浏览:15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5: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7A] 17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A-1] 17A-1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中-晚寒武世(509~485 Ma)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期间发生了多次碳同位素漂移和生物灭绝事件,表明地球表层环境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动。本文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剖面的清虚洞组、敖溪组和花桥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碳、锶同位素地层学对比和稀土Ce异常的分析,揭示出扬子地块南缘在中晚寒武世发生过四次短暂的浅海增氧(CeN/CeN*<0.8),分别位于乌溜期(~509-504.5 Ma)、早鼓山期(~505 Ma)、古丈期(~500.5-497 Ma)和早排碧期(~497-496 Ma),其中早排碧期和乌溜期内发生的氧化可能指示了全球表层海水的广泛增氧,而早鼓山期和古丈期内发生的氧化可能仅局限于华南地区边缘海。根据最新的生物地层学研究成果,浅海增氧发生的时间与华南地区三叶虫和总体的生物多样性高峰基本对应,指示浅海氧气含量的上升可能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海水δ13C、87Sr/86Sr和δ7Li值的相对变化趋势指示指示大陆风化增强向海洋输入大量营养物质,导致表层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升高,可能是浅海氧化程度相对升高的重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铈异常,锶同位素,锂同位素,大陆风化,中-晚寒武世,浅海增氧
报告人
柯伟杰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柯伟杰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广祎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殷一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何天辰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利兹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俞志航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凌洪飞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