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摩天岭地区新村铀矿床沥青铀矿微区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编号:259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1:25:05 浏览:27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桂北地区的新元古代摩天岭花岗岩体中产有众多的铀矿床(点),使得摩天岭岩体作为我国最老产铀花岗岩之一而独具特色。摩天岭铀矿集区主要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脉型矿化类型为主。其中,铀-绿泥石型以达亮矿床为代表,而铀-硅化脉型则以新村矿床最为典型。相对于达亮式矿(化)点,新村式矿(化)点分布更为广泛和密集,岩体内83%的矿点均属此类型。因此,精确厘定新村矿床形成时代对于喜山期铀矿化成因理解和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新村矿床为研究对象,对新村矿床主成矿期(铀-硅化型)的富铀矿石开展精细的矿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工作,利用LA-ICP-MS对沥青铀矿开展原位U-Pb定年和稀土元素成分分析,精确厘定铀成矿时代,探讨沥青铀矿的成因及对矿床形成机制的指示意义。
新村沥青铀矿灰度均一、裂纹发育较少,应为同一期热液沉淀形成,几乎没有遭受后期热改造作用。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定年计算,获得了30~50Ma、55~70Ma和75~95Ma三个年龄域,峰值年龄集中在55~70Ma之间。鉴于沥青铀矿脉(颗粒)明显为同一期次热液沉淀形成,如果用三期铀成矿事件来解释这些年龄结果显然是有悖于地质事实的。因此,用电子探针测定新村矿床沥青铀矿U、Th、Pb含量获得的化学年龄不能准确反映矿床的大致形成时间。本次尝试选取表面灰度均一、几无包裹体和裂缝的沥青铀矿开展原位U-Pb年龄测试,利用Tera-Wasserburg图解法得到与n(206Pb)/n(238U)-n(207Pb)/n(235U)谐和曲线的下交点年龄为57.61±0.34 Ma(MSWD=0.89),与经过207Pb校正后的加权平均年龄57.77±0.45 Ma高度一致,基本能够代表新村铀矿床的铀-硅化型主成矿阶段的形成年龄。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村矿床沥青铀矿具有较高的WO3、CaO和极低的ThO含量,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富U、W的中低温成因流体;沥青铀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微富集型,并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整体上与赋矿花岗岩稀土配分型式相似,推测成矿物质可能来自花岗岩体本身。新获得的铀成矿年龄与桂北地区热液型铀矿的主成矿期(70~50Ma)基本一致,表明新村矿床同华南地区绝大多数中新生代热液铀矿床一样,都是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之下的产物。
关键词
微区分析;U⁃Pb定年;沥青铀矿;新村矿床;摩天岭地区;广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