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东北亚春季地表气温年际变率影响因子的转变及机理
编号:253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0:45:58 浏览:18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0: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3A] 13A、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13A-2] 13A-2 区域气候变化动力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东北亚地处温带地区,人口稠密,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由于春季是播种季节,春季东北亚地表气温是影响粮食作物播种和生长重要因素,同时,极端低温异常也会带来区域性极端灾害天气,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民财产安全。然而,相较于亚洲其它地区而言,东北亚地表气温的气候预测准确性较低,这可能与东北亚地处温带地区,地表气温影响因子众多、物理过程复杂有关。因此,寻找东北亚春季地表气温变率的驱动因子、理解其物理过程具有重要现实和科学意义。
       近60年存在三个影响东北亚地表气温的因子,这三个因子在不同年代交替主导东北亚地表气温。E1(1961-1995年)阶段,北极涛动(AO)起主导作用;E2(1996-2005年)阶段,热带印度洋降水(RIO)起主导作用;E3(2006-2020年)阶段,北大西洋三极子海温(NAT)起主导作用。在E1阶段,AO负位相相关的中纬度负位势高度异常导致东北亚地表气温负异常,而在E2和E3阶段,鄂霍茨克海至白令海的海冰减少减弱,切断了AO和东北亚春季地表气温之间的联系,导致AO在E2和E3阶段减弱,对东北亚地表气温影响减小。在E2阶段,印度洋负降水异常相关的非绝热加热负异常激发了阿拉伯海至东北亚的正压Rossby波列,导致东北亚气旋异常和地表气温负异常;在E3阶段,与北大西洋的三极型海温异常相关的两条准定常Rossby波列从北大西洋传播至东北亚,导致了东北亚气旋异常和地表气温负异常。从E2到E3阶段,中亚地区西风急流显著减弱,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相关降水异常显著增加,共同导致了主导因子从RIO到NAT的转变。利用影响因子的前兆海温信号来建立基于物理机制的东北亚春季地表气温统计预测模型,预测技巧胜过海气耦合的动力模式回报结果。
关键词
东北亚春季地表气温,,年代际变化,北极涛动,印度洋降水异常,北大西洋的三极型海温异常
报告人
付珊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付珊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朱志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卢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