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探测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编号:248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7 浏览:19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7:1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3] 12-3 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地形破碎化是导致多山地区空间连通性和可进入性差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区域交通可达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沟谷密集、地形高度破碎的黄土高原为例,基于DEM数据从整体破碎、正负地形和地形过渡构建地形破碎化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空间聚类方法AZP-SA(Automated Zoning Procedure-Simulated Annealing)和客观赋权方法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生成县域地形破碎化空间分区和评价分级,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地形破碎化指标在空间上普遍表现为连片集聚分布特征,其中高程标准差、地形起伏度等指标的高值单元主要位于陇中高原和秦岭附近区域,低、中值单元主要分布在六盘山-渭河以北区域;②黄土高原可划分为空间上连续的8个地形破碎化分区,面积最大的4个分区位于高原中部的陕北高原、吕梁山脉以及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区,占总面积比例为66.37%,呈倾斜“田”字型分布;其余分区位于高原西部和东南部边缘,面积较小、形状狭长,表明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的空间分异具有中心区简单、边缘区复杂的特点;③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化程度可划分为5级,高破碎化区域占高原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陇中高原和秦岭山脉北部,中等和较高破碎化区域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高原中东部的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地形破碎化呈现西部高、北部低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的制定、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黄土高原;DEM;地形破碎化;空间分区;AZP-SA;综合评价;CRITIC;空间异质性
报告人
董勇
兰州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董勇 兰州交通大学
周亮 兰州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