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毛乌素沙漠史前人类生存策略及其驱动力
编号:247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7 浏览:18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0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3] 12-3 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毛乌素沙漠地处东亚季风边缘区、沙漠/黄土过渡带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历来便是多元文化和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的特殊区域,兼具气候敏感性和社会脆弱性的双重特征。本研究基于已有考古资料记载的区域史前人类活动遗存信息,结合全新世自然沉积剖面数据汇总结果,探讨不同文化类型时期考古遗址点的空间分布、规模及数量变化,着重分析遗址中石器、骨器、动物化石等遗存指示的人类生存策略演变历史及其自然背景驱动力。研究得出:(1)区域史前人类活动自仰韶文化时期(7.0-4.8ka BP)出现和兴起,在龙山文化时期(4.8-3.9ka BP)达到鼎盛,并于随后的青铜时代(3.9-2.4ka BP)衰落;(2)从生业方式上来看,在仰韶文化时期,史前人类主要从事定居农业;但在龙山文化时期,农业作为基础,还结合畜牧、狩猎和捕鱼等其他方式,生业方式的多样化可能促进了该时期文化的繁荣;在青铜时代,史前人类从事以农业为基础,狩猎为主要,畜牧、捕鱼及其他生业方式为辅的多样混合的生业经济方式,以抵御晚全新世气候冷干化的不良影响;(3)全新世史前人类生存策略的演变主要受控于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的波动以及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本研究给出较长时期尺度的人类社会发展与古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人地关系演化典型范例,可为现代沙区的土地沙漠化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全新世,毛乌素沙漠,生存策略,气候变化
报告人
刘小槺
陕西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刘小槺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