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0年新疆地区水文环境变化与丝路文明演变
编号:244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6 浏览:18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1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3] 12-3 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亚洲内陆干旱区的湖泊在涵养水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百年尺度上干旱区湖泊的水位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水资源变化对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疆两个大型大水湖泊-博斯腾湖和吉力湖-沉积物枝角类化石进行分析,重建了过去2000年湖泊水位变化历史。结果显示,在冷期(公元280—450年和1570—1850年),水位较低,而暖期(公元450—1570年)水位较高。然而,博斯腾湖和吉力湖孢粉、古里雅冰芯以及天山树轮等记录显示,研究区冷期降水量较多,而暖期降水量较少。因此,本文认为在百年尺度上博斯腾湖和吉力的水位波动主要受温度驱动的冰雪融水输入控制。此外,考古研究显示,在公元3—6世纪,塔里木盆地大量的古城被废弃,丝绸之路路线向北移动。这与博斯腾湖的盐碱化和萎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而表明气候变冷导致的淡水短缺可能是丝绸之路上古城废弃和丝路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成果已发表在GRL上。
关键词
新疆,过去2000年,古气候,古人类
报告人
李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李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