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时间尺度下岬湾砂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过程研究
编号:244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6 浏览:1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5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2] 12-2 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海岸带作为海陆缓冲地带,长久以来发挥着保护陆域免受海洋灾害的重要作用;砂质海岸是滨海城市宝贵的旅游资源,作为经济开发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的典型的岬湾沙滩实测地貌资料,结合近岸动力条件,分析了中期(年际)和短期(日月际)两种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海滩动力地貌响应特征,发现:(1)以澳洲Narrabeen沙滩为例,当动力条件使地貌演变动态平衡时,即使短期的风暴导致滩面侵蚀,在常浪恢复期内,沙滩滨面也能恢复较为完整,沙滩冲淤呈现冲淤周期性变化规律,南方涛动指数(SOI)与海滩岸线的变化密切相关,岬湾沙滩不同位置的剖面之于 SOI 指数的响应事件不同,使得其在演变过程中呈现沿岸不均,从而使海滩产生旋转现象(周嬴涛等,2019);(2)基于实测地形资料,建立沙滩区域的一维和二维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插补了两次实测间隔的空白数据,反演了风暴期间Narrabeen岬湾沙滩整体演变情况(Feng et al. 2019):潮上带海滩前滨的侵蚀程度与波浪破碎后爬高水位的变化过程有关;沙滩在的潮上和潮下带在风暴大浪期间存在泥沙交换,大浪将潮上带泥沙离岸输移至潮下带落淤形成沙坝,而潮下带的泥沙则由斜向浪引发的沿岸流动,从而在空间分布上产生较大的沿岸差异(周嬴涛等,2019);(3)开展沙滩灾后恢复特性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常浪恢复期一个月内的剖面演变并且深入探讨了影响剖面冲淤的主要动力机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了各种水动力因素如波浪、潮等,以及地形因素如底坡等,对风暴后海滩恢复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在常浪恢复期内,整个沙质海滩恢复最快的位置为后滨;对于砂质海岸来说波浪作用是后滨在常浪恢复期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而潮为辅助动力因素(冯曦等,2022;Feng et al. 2022);(4)基于工程实际项目,在对地貌和动力条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沙滩平面布置和断面结构的设计研究工作,提出一种抗冲保滩的沙滩结构型式(周嬴涛等,2021);在此基础上分析硬质工程措施和软性生态防护对沙滩的防风防浪固沙效果,综合评估沙滩生态系统在陆海过渡带生态位上的重要性。上述工作为指导开展国内中短期砂质海岸的演变特征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作用,是构建韧性海岸带和促进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岬湾沙滩,地貌演变,实地观测,数值模拟
报告人
周嬴涛
工程师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稿件作者
周嬴涛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冯曦 河海大学
冯卫兵 河海大学
朱钰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