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的核素示踪研究
编号:243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17:31 浏览:19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2] 12-2 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风水复合侵蚀过程机理不清是制约风水复合侵蚀模型构建的关键科学问题,也制约了风水复合侵蚀的科学防控。本研究以神木作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区域,采用多核素示踪、定位观测、采样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小区和坡面尺度研究风蚀空间分布特征,区分了风蚀和水蚀的贡献,量化了风水交错侵蚀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1)Be-7示踪可指示坡面土壤风蚀和水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可指示微地形变化、有效合成风向和径流的变化。(2)风向是造成不同坡向坡面土壤侵蚀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西北坡和北坡(迎风坡)发生风蚀较大,平均速率为24.9 t ha-1 yr-1;南坡和东南坡(背风坡)发生风积,平均速率为7.2 t ha-1 yr-1,不同坡向坡面风蚀和水蚀对总侵蚀的多年平均贡献约为1:4。(3)水蚀速率随耕作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水蚀速率与坡度呈线性或指数相关。(4)地形(坡度、坡长、坡向)、生物结皮盖度和空间分布均对风蚀速率有重要的影响,风蚀速率与坡度也呈线性或指数相关,风速和结皮盖度对风蚀的影响尤为显著,且多因素对风蚀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研究初步确定了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还林(草)的临界坡度(20°),为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确认了Be-7示踪技术在水蚀风蚀交错区区分风蚀和水蚀的潜力,为定量区分风蚀和水蚀的贡献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
风蚀速率;水蚀速率;坡度;Be-7示踪技术;Cs-137示踪技术
报告人
张加琼
副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张加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