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中南缘的巨型沙波纹条带:形态、沉积物粒度与沉积特征
编号:241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12:31 浏览:19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1] 12-1 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巨型沙波纹条带(megaripple stripes,MRS)是一种巨型沙波纹在来流方向上呈条带状分布的新型纵向风成地貌,包括巨型沙波纹尺寸较大的巨型沙波纹走廊(megaripple corridor,MRC)和尺寸相对较小的微床面形态走廊(smaller bedform corridor,SBC)。基于无人机影像对柴达木盆地中南缘MRS形态进行测量,采集不同部位和深度的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选取特定位置开挖剖面观察其沉积特征。结果表明:(1)MRS不同位置尺寸差异较大, MRC平均波长8.87m,高度0.51m,数量较少分布稀疏;SBC平均波长1.06m,高度0.06m,数量大分布密集。(2)MRS沙波纹指数7.42~40.19,沙波纹对称指数0.57~3.45,对称性总体较差,MRC对称性优于SBC;MRC及SBC沿风向地势逐渐升高,SBC地势高于MRC。(3)MRC的优势粒级为砾石(44.24%~50.19%)和极细沙(15.91%~20.42%),粒度呈双峰分布;SBC的优势粒级为极粗沙(26.00%~35.90%)和细沙(14.80%~20.47%),粒度呈三峰分布。MRS分选很差,偏度以正偏为主,峰态宽到很宽。(4)在MRC波纹脊线侧风方向上,分选系数、偏度、峰度基本不变,平均粒径有减小的趋势;从迎风坡到波峰再到背风坡,分选系数和峰度基本不变,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偏度先增大后减小,平均粒径和偏度的极值点在波峰附近。
 
关键词
巨型沙波纹,形态,沉积物粒度,沉积特征,柴达木盆地
报告人
王利杰
陕西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王利杰 陕西师范大学
肖锋军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