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河西走廊和额济纳旗的流沙、戈壁和干湖盆地表的风速廓线研究
编号:240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12:31 浏览:18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0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2] 12、地表过程与地貌 [12-1] 12-1 地表过程与地貌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中国北方自从2021年以来沙尘暴频率增加。例如,2021年3月14日至15日的风暴对当地和区域的人类活动和环境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影响。而风速是决定风蚀和扬尘的关键动力因素。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农田、流沙和戈壁地表中的某一种或两种地表类型,并且以往的研究无法解释风蚀和扬尘的空间变化。所以基于此,我们获得了中国北方河西走廊和额济纳旗的戈壁、流沙和干湖盆地表的实测数据。研究发现,不同地表具有不同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z0)和摩阻速度(u*),这影响了不同地表类型的输沙量变化。戈壁和干湖床表面的z0u*较高,表明地表粗糙度元素和土壤结皮对近地表气流有影响。3种地表的风速廓线均服从对数线性函数,但有输沙和无输沙条件下,3种地表风速廓线的回归系数不同。其中在戈壁和干湖床地表上的斜率大于在流沙地表上的斜率,表明流沙地表所需携带的沙物质更多,沙粒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最多。相对应的戈壁地表在距地面1 m的范围内平均粒径随高度变化不明显,主要在125 ~ 500µm之间,干湖盆地表的平均粒径为2 ~ 125µm,流沙地表的平均粒径为63 ~ 250µm。说明干湖盆地表物质更容易被携带到较远的地方,进而危害人类生活和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地表扬尘效率时,应考虑风速对风吹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影响。并且以期通过实测数据为沙尘释放模型的参数化方案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风速廓线、摩阻风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报告人
潘凯佳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张正偲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潘凯佳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