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微物理参数化对一次带状对流系统的敏感性研究
编号:239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24:20 浏览:180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1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3-1] 13、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暂无文件

摘要
摘要: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V4.3.1,对2020年8月9日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带状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了3km高分辨模拟,借助观测雷达回波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采用4种云微物理方案(WSM3、WSM5、WSM6、WSM7)以及基于霰粒子参数的3组敏感性试验(WSM6-Graupel、WSM6-Middle、WSM6-Hail)对比分析了不同粒子特征对带状对流系统演变特征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之间带状对流系统的触发时间差异最大达到了75分钟,对流系统的触发位置、发展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七种方案模拟出的对流系统位置均偏南,其中WSM6-Middle、WSM6-Hail和WSM7模拟的范围小、对流系统落后于其他四个方案。特别地,方案中霰粒子直径大小的差异对带状对流系统的演变特征十分敏感。相较于较大霰粒子(WSM6-Hail试验),较小霰粒子(WSM6-Graupel)下落速度较慢,使得其凝结潜热释放加强,导致对流系统发展旺盛;同时融化和蒸发伴随的冷却作用也增强,导致低层冷池强度加强,从而加速系统的传播,地面阵风偏强。反之,系统传播减慢,地面阵风弱。
关键词:数值模拟;云微物理参数化;带状对流系统;霰粒子直径
关键词
数值模拟;云微物理参数化;带状对流系统;霰粒子直径
报告人
马丽
复旦大学

稿件作者
马丽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吴迪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