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特征与CO2地质储藏潜力分析
编号:222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1:24:39 浏览:198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0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21] 21、碳中和科学与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地质封存被广泛地认为是封存CO2的首要选择。近年来,CO2的陆上地质封存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海底地质封存实践尚在初期的摸索阶段,封存地点的选择一直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南海北部各盆地以陆源碎屑岩为主,是CO2的潜在储层。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琼东南盆地具备CO2海底地质储藏的潜力(霍传林,2014;李春峰,2022)。本文运用琼东南盆地测井资料和地质分层信息,建立该区域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根据艾利均衡原理进行去压实分析(Steckler et al.,1978;Einsele,1992),运用Mathematica程序进行一维回剥和热沉降分析,获得盆地的沉降曲线和构造沉降量,还原盆地的构造沉降过程,并根据McKenzie 模型及其后续改进的模型计算出拉张因子(Mckenzie,1978;Royden et al.,1980),分析地壳和地幔岩石圈的非均匀拉张情况。初步获得以下结论:(1)琼东南盆地在海底之下深度约5 km以内,可以用二次函数很好地表示出孔隙度随深度变化趋势;(2)盆地构造演化可明显分为同张裂时期的初始沉降、张裂后期的热沉降和异常快速沉降三个阶段,存在三期快速沉降;(3)盆地西南侧局部出现孔隙度异常,显示了红河断裂引起的高温高压构造条件;(4)从孔隙度、温压状态、储盖组合、构造环境以及油气藏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琼东南盆地对CO2的海底地质封存具有良好的适宜性和潜力。
关键词
CO2海底地质封存;琼东南盆地;回剥分析;构造沉降
报告人
赵学婷
浙江大学

稿件作者
赵学婷 浙江大学
李春峰 浙江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
朱塽 浙江大学
张皓焜 浙江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