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循环矿化体系下的杂质元素迁移研究
编号:222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1:22:27 浏览:158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7:1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21] 21、碳中和科学与技术 [21A-3] 21A-3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CCUS技术需在2060年为我国贡献5-29亿吨的CO2减排量。CO2地质封存与利用是未来我国CO2减排的主力。早在1972年,以CO2强化驱油(EOR)为代表的传统地质利用技术已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得到商业化应用,但目前仍存在CO2规模输运困难、埋存地点选择受限以及存在泄漏风险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与快速增长的CO2捕集能力匹配。而CO2矿化利用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CCUS手段,在固定CO2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安全、稳定且高价值的碳酸盐产品,成为有希望在工业发达地区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之一。
        目前,CO2矿化工艺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国内外进入中试规模以上试验的项目已超过10项。其中,采用pH-swing或者pCO2-swing的循环矿化技术由于总体能耗低、物料消耗少、产品纯度好的特征,成为产业化应用的前沿。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中国循环矿化中试项目的成功开展表明其主体工艺已经得到验证,但对于产品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控制程度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循环矿化体系下杂质元素的运移调控是工程化瓶颈,对碳酸盐中元素分配过程的机制理解和定量描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南京大学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团队以铵盐循环矿化体系下常见的球文石矿物为基础,开展了不稳定矿物合成和元素分配研究。通过设计针对不稳定物相研究的原位流动池合成装置,在钠钙玻璃基底上成功诱导了高纯度球文石物相并获得了其成核速率以及生长速率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结合EDS、ICP-OES等手段分析了球文石中杂质元素含量,标定了不同温度下Li、Na、K、Mg、Sr、Ba、Mn、Zn等元素在流体与球文石之间的分配系数。结合球文石向方解石稳定矿物的转变,建立了微量元素两步分配的定量化模型。该模型既揭示了循环矿化溶液中不同杂质元素的迁移机理,也定量化解释了有孔虫Mg/Ca地质温度计成因,实现了研究成果在工程和学术领域的交叉应用。
 
关键词
碳中和,矿化利用,元素分配
报告人
朱辰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朱辰 南京大学
赵良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