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材料对冰川消融减缓效果评估
编号:213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36 浏览:13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8A] 18A、冰冻圈科学 [18A-4] 18A-4 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冰川是气候变暖背景下变化最为快速、最显著和最具指示性的地理要素之一。过去50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加速消融退缩,造成海平面上升、水循环变化、冰川灾害增加,引发高度关注。因此,应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冰川消融和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当前区域迅速增温、冰川快速退缩的情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国的山地冰川在数量上以小冰川(面积小于1km2)为主,占到冰川总数的80%。数量众多的小冰川应对气候变暖尤为脆弱。一旦小冰川呈现全面消融,如不加人工干预则难以逆转最终消亡的现实。 

  然而,目前对冰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变化过程、机理和未来变化预估等方面,而在应对冰川消融的工程措施方面相关研究极少。基于上述科学问题,以天山乌鲁木齐1号冰川为例,开展了利用覆盖材料减缓冰川消融的研究。该研究结合地面三维激光和无人机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反照率以及气象数据,定量评估了三种不同覆盖材料下减缓冰川消融的效果。研究发现,覆盖材料的冰川区域能够减缓29%~56%,其中纳米材料保护效果更显著(56%)。本研究特色和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将传统冰川学(物质平衡等)和应用材料科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学科交叉;将科学和技术结合,转化为工程实践应用于冰川,即应用微观尺度的“地球工程学”实现减缓区域气候变暖。该研究提出的利用覆盖材料减缓冰川消融的方法,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实践依据,同时为解决普通民众和相关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冰川消融问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人工减缓冰川消融,地基三维激光,无人机,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报告人
刘爽爽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刘爽爽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王飞腾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