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宇航员海上层环流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编号:213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36 浏览:20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0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8A] 18A、冰冻圈科学 [18A-3] 18A-3 冰冻圈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南大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热库和碳库,也是全球翻转环流的交汇融合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位于印度洋扇区西部的宇航员海,也是我国提出要加强科学研究的新兴地带,当地环流作为基本海洋环境要素,其物质能量输运作用深刻影响着地球环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本文利用哥白尼网站的融合卫星高度计资料,针对当地环流基本特征,以及大尺度风场调控下的海洋上层响应机制展开研究。研究表明,该海域主要受三条海流控制:北部的东向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南部沿岸西向陆坡流(Antarctic Slope Current, ASC),以及气旋式威德尔流涡的东支(Weddell Gyre Eastern Branch, WGEB),其南北为ACC和ASC所封闭。三条海流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尺度上,与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变化一致,ACC和ASC在秋季增强、春夏减弱,与此同时,WGEB在冬季东伸、夏季西退。年际尺度上,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 SAM)为当地风场的主导模态,在SAM正相位时,西风带加强、东风带减弱,其对纬向流的调整使得东向ACC向南扩展、流速加强,而西向ASC流速减弱,SAM负相位时则与之相反。该研究揭示了风场在上层海洋正压调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SAM位相的转变可以调控风场,其所引起的Ekman输运影响表层海水辐聚辐散,改变海面高度梯度,从而促进海流的地转调整。这表明尽管SAM和西风带表现为环绕南大洋的大尺度气候特征,其对海洋的影响仍可通过一系列物理过程,在小尺度区域中得到明确体现。此外,ACC、WGEB和ASC所表现的一致季节变化特征,也体现出可能存在的变率信号在海流间的由北向南传递过程。
关键词
宇航员海,南极绕极流,南极陆坡流,南半球环状模
报告人
杨诗楷
上海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杨诗楷 上海交通大学
周朦 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