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典型融冻泥流形变机理及成灾演化
编号:212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36 浏览:16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9: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8A] 18A、冰冻圈科学 [18A-4] 18A-4 冰冻圈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周期性冻胀将加剧热融滑塌、融冻泥流等特殊地质灾害发生,极大威胁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大工程及周边生态环境。尽管前人对冻融灾害的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已有关注,但受极地酷寒的地理环境和观测条件所限,此类灾害的形变机理及致灾过程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三江源区典型融冻泥流为例,利用星载InSAR、无人机、高分辨率遥感等综合探测技术,重构长时序、多尺度的融冻泥流的形变序列。结果表明融冻泥流灾前存在明显的加速蠕动 (年平均形变速率由11m/yr增加至21mm/yr),灾后坡体总体较稳定,地表形变以季节性形变为主,但后缘陡壁溯源侵蚀明显;结合原位观测数据及InSAR监测结果可将形变年际过程划分为秋季降温(抬升)-快速冻结(快速抬升)-冬季稳定(稳定)-春季升温(下降)-夏季融化(波动)等5个阶段,且土壤含水量控制冻土快速冻胀幅度和时间;此外,电阻率断层扫描和探地雷达等内部数据明晰滑动面与季节性冻结厚度吻合较好,且内部破碎结构也是加速坡体失稳、流变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揭示了融冻泥流形变机理和主要灾变过程,已发表至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期刊。
 
关键词
冻融灾害,InSAR,形变监测
报告人
孟庆凯
青年研究员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孟庆凯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